第449章(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449章

東宮崇德殿內炭火噼啪作響,李承乾將鎏金手爐往案上一擱:"諸王中雖不乏年長者,然則少年藩王亦不在少數。讀幾卷書易,扶犁耕作難。不沾沾泥土腥氣,怎知民間疾苦?"

李恪指尖在青瓷盞沿輕輕打轉:"殿下所言甚是。去歲臣巡視封地,見農人春耕時以人代牛,方知'汗滴禾下土'絕非虛言。"

李元昌摩挲着腰間螭紋玉佩,忽而笑道:"殿下這是要效仿古之聖王,令宗室子弟皆下田壟?"

"正是此意。"

李承乾從袖中抖出黃麻紙,"孤已命崇文館擬定章程,年後便呈中書省審議。"紙上墨跡未乾,"親王年滿十六者,須赴封地督農三月"的字樣赫然在目。

李恪眸光微閃:"此法若成,只怕要驚動不少金枝玉葉。"

"所以才要借重二位。"

李承乾含笑續道,"元昌王叔擅丹青,三郎精騎射,正可為諸王表率。"說著擊掌三聲,李茂捧着朱漆托盤趨步而入,盤中檀木人偶栩栩如生。

"此物喚作'不倒壽翁',內有機關十八重。"

李承乾拈起個拄杖老翁,"轉動機括,可演二十四節氣農事。"他忽然壓低嗓音,"聽聞范陽盧氏近日在幽州置辦千頃良田......"

殿外忽起朔風呼嘯,卷着細雪撲進檻內。

李恪望着炭盆里迸出幾點火星,袖中密函燙得掌心發疼——那上面分明寫着"盧氏私鑄農具三千,暗藏隴右道"。

待二人辭去,李承乾展開《宗室改制疏》,硃筆在"歲末考績"四字上重重圈畫。

屏風後轉出個玄衣侍衛,奉上密報:"稟殿下,渤海郡王與隴西郡王昨夜密會平康坊。"

"備輦。"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