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了
- 下一頁
1、第一幕戲
衛青覺得自己最近可能確實是有點霉運,出定襄的時候出了叛徒趙信,折損了趙信、蘇建兩偏師的三千多騎兵。回到長安之後,但皇帝以軍功不多為理由,只賞賜了千金。
只是這一千金還沒捂熱呢,衛青下朝一出宮門,就被一個叫做寧乘的待詔攔住了。
“我有一妙計,可為將軍解圍。”
“先生請講。”
“大將軍之所以功勞不多而食邑萬戶,三子封侯,都是因為皇後的緣故,現在陛下新寵的王夫人,其家族未富貴,恰逢雙親做壽,請將軍拿着陛下賞賜的千金,去給王夫人雙親祝壽。”
衛青感謝了寧乘的計謀,在回侯府的路上,聽到道旁小童哼唱“生男勿喜,生女勿悲,君不見衛子夫霸天下”的童謠,越想越回過味來,不由得驚出一聲冷汗。
自有漢以來,外戚勢力坐大一直是隱患之一,他衛家雖然不爭不搶,但一門五侯,三弟和大姐夫二姐夫都在朝為官,在外人眼裡已經成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如果這棵大樹遮住了陛下如烈日般的光輝,他會怎麼想?
其實這次雖然折損了偏師,但衛青本部斬獲不少,殺敵一萬多,而皇帝並未加封,衛青心裡未嘗不知道是不能再往上加封邑了。那個叫做寧乘的待詔,走的是戰國時縱橫家的路子,語出驚人,但確實是給了他一條自保的計謀,只是這計是歪計。
衛青自嘲地笑了笑,待回到府上,就叫家丞包了五百金,着人送給了王夫人的雙親。這隻送一半他也是存了心思的,陛下剛賜的千金,轉手就全部送出去,反而好像他嫌棄這賞賜不夠似得,於是留下一半,既不拂了陛下的面子,也不會讓王家嫌少。
但是作為在沙場殺伐果斷的大將,竟然要分出心思來給皇帝小老婆送禮,衛青內心其實是不太愉快的,這種不愉快持續到了劉徹召他進宮詢問此事的時候。
劉徹隨便得斜依在榻上,手裡把玩着一支玉搔頭,衛青覺得眼熟,略思索了片刻才想起來,原來是前幾日出征剛回來時,進宮去找三姐問安時偶遇王夫人出行,在她頭上看到的裝飾。
這王夫人是他這次出征的時候,劉徹新寵的一位趙地美女,那次是他第一次見到,但外臣遇到天子內眷,衛青只是禮貌地避免直視她的容顏,只聽到對方那嬌滴滴的聲音朝自己問好:“見過大將軍。”
雖然劉徹希望群臣看到衛青都要行跪拜之禮,但這後宮之中的寵妃要跪拜可是不合規矩,嚇得衛青連忙作勢要去攙扶準備趨身下拜的王夫人,因此也注意到了她插在髮髻上那支款式精巧的玉搔頭。
看來劉徹原來和王夫人呆在一處,此時召見自己才讓王夫人離開,也免了自己尷尬。
果然劉徹開口,問的就是那五百金之事:“聽說大將軍着人送了王夫人雙親五百金為壽。”
衛青點點頭道:“正是。”
“朕以為大將軍為了軍事日夜憂勞,怎麼有空關心起朕的後宮來了?”劉徹語氣頗為玩味地問。
來了,衛青心想,以他從年少起多年陪伴劉徹左右的經驗,陛下平時什麼都好,就是偶爾話里話外藏個機鋒敲打一下自己。比如許久之前他推薦主父偃,劉徹堅決不同意,回頭主父偃自己上書自薦,馬上就得以重用。比如在兩人獨處的時候,偷偷對自己磨牙:“那個田竇真是可惡……”
衛青心裡也明白,帝王心術之下劉徹對自己存的是保全的心思,如果他以懵懂少年的心性立足於朝堂,那麽他位高權重的時候,這條路也就走到了盡頭。衛青知道劉徹的底線,那他曾親自明示暗示的底線,並且堅決不越雷池一步。
懷揣着對寧乘那個算不上好的計謀的些微不愉快,衛青乾脆如實將情況對劉徹說了:“是有位待詔攔住臣的車馬,告訴臣如今的地位和賞賜都是因為皇後,而陛下王夫人新受寵愛,家族未曾富貴,願青以千金賀王夫人雙親壽。”
“賀的哪門子壽啊?”劉徹將玉搔頭往案几上一扔,驟然提高聲音道,“朕的大將軍,皇後的親弟弟,什麼時候需要給一個夫人的雙親賀壽?”
衛青徐徐地跪伏在地,不慌不忙地認罪:“恕臣駑鈍,以為先生說得有理,如若此事不妥,還請陛下恕罪。”
當然不妥,還是大大的不妥,劉徹心想,要不是我知道這個點子不像你能想出來的,要是我對你有一絲猜疑,定你個勾結後宮為禍的罪名,包管你吃不了兜着走。
“這個待詔叫做什麼名字啊?”慢悠悠的聲音自頭頂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