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暗痕
子時的宮燈在暴雨中搖曳,王燁與宋和玉跪在養心殿冰冷的金磚上。殿內龍涎香濃得嗆人,君和帝倚在龍椅上,指尖摩挲着奏摺邊角的血跡——那是戶部侍郎李崇光“暴斃“前遞上的血書,字字泣訴着御史和丞相二人暗中忤逆皇命、預謀私下勾結以圖謀鳳血之事。
“兩位愛卿可知,這摺子里的‘鳳血’是何物?“皇帝忽然輕笑,枯瘦的手將奏摺擲到二人腳邊。王燁和宋和玉二人跪在皇帝身前,感受着皇帝沉重的目光重壓在兩人身上。兩方力量在無聲中對峙,至高無上的皇權終究是強壓下了對心知肚明的陽謀的憤怒與無力。王燁擡起頭,垂眸掃過“靈山地脈枯竭,噬金堂以童女血煉長生丹“的字句,喉間泛起腥甜。皇帝欲將勾結江湖惡勢力的罪名加之與兩位忠臣之上。宋和玉的笏板重重叩地:“陛下若信此等妖邪之說,便是瞧不起我們二人的愛國之心、忠君之心,更是將天下蒼生置於水火之中!有悖民心啊!“
殿外雷聲轟鳴,宋和玉的泣血之語在空蕩的養心殿里迴響。君和帝嗤笑了一聲,正想要怒斥時,他的咳嗽聲如破敗風箱堵住了呼之欲出的話語。常伴身旁服侍的老太監聽着這驚人的咳嗽聲立馬端着葯盞上前,烏黑葯汁中浮着暗紅血絲——正是混了鳳血的“延壽湯“。皇帝啜了一口,渾濁的眼珠盯着二人,將剛剛想要說的話吞回肚子里,轉為平靜的說道:“呵,鄭與御史、丞相不玩那些彎彎繞繞,我們三人不妨開誠布公的談談。朕的暗衛查到,琅琊王氏的祥雲佩能尋鳳凰,御史台的玄鳥令可破禁術......兩位不妨交出來,換條活路。“
說著,君和帝便揮手示意老太監將自己剛剛服用的“延壽湯“賜給兩位御史、丞相,“這是鄭的心意,也是讓步!“
王燁看着面前冒着血腥味的“湯藥“突然大笑,官袍廣袖掃翻葯盞:“老臣不求什麼延壽長生,皇帝說的什麼尋鳳凰臣也不知,如果陛下只是想要臣祖傳的玉佩的話。臣在這裡要謝罪了,玉佩早隨着祖父的去世埋進祖墳,陛下若要,便去琅琊掘我王氏祠堂!“
宋和玉則從懷中掏出“玄鳥令“,卻在皇帝伸手時猛地砸向蟠龍柱。鎏金令牌裂成兩半,露出夾層中染血的《諫君十疏》——那是他畢生未敢呈上的肺腑之言。
君和帝原本渾濁的眼珠聽到這些犯上之語,眼神突然變得銳利,卻又不知想到了什麼,將心中的怒火壓制,“既然愛卿們如此執迷不悟,那不妨在這宮中多陪陪我這老人來醒醒腦子!“。說罷,向後揮了揮手。黑羽衛從養心殿的陰影處湧出,將王燁、宋和玉壓到了偏殿。
宮牆內,月明星稀,王燁與宋和玉就此被軟禁在偏殿。鎏金香爐騰起的青煙裹着異香,殿外黑羽衛的鎧甲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三更梆響,偏殿窗縫塞進半塊桂花糕。王燁掰開酥皮,從蜜糖里小心的拽出一張薄如蟬翼的絹紙,小心翼翼地寫上“丹爐困龍,莫愧本心“八字,宋和玉蘸着殘茶在案几上疾書,“清濁自分,丹砂染血非正道“,後將紙條塞進送膳太監的鞋底——他們藉著送膳太監的食盒,將碎紙殘墨藏在糕餅夾層。每片殘頁皆染着龍涎香與血漬。
暴雨沖刷着宮牆上的血痂,兩隻信鴿衝破鐵網,分別墜向相府與御史台。
子時三刻,王府暗衛悄無聲息的翻入丞相府後院時,王凡正坐在太平缸碎片中看着滿地狼藉。
“少爺,家主從宮中傳出消息“
王凡瞬間擡起頭,眼神透着光亮,接過空中落下的解密後的消息,“帝與御、相徹底割席,但父尚且安全,兒請記住丹爐困龍,莫愧本心“。幾乎同時,宋知書在府中也接到了御史台暗衛傳來的信件,上面字跡潦草如刀刻,還帶着茶水的清香:“吾兒切記,清濁自分,丹砂染血非正道“。
王凡攥着染血的絹紙癱坐在祠堂門檻,祥雲佩上的紋理刺得掌心發燙。信上的“徹底割席“讓他不禁害怕父親的生命是否徹底安全,整個琅琊王氏家族是否徹底站上了整個朝廷的對立面。心中的恐慌和害怕迅速蔓延。但看到“丹爐“二字時讓他想起幼時隨父祭天,曾見祈年殿丹爐中浮着人骨焦灰,那是還年輕氣盛的父親對着自己說“天若不隨人願,那便人定勝天。凡兒,生於琅琊王氏,我不求你高官厚祿,但倘若你有一天拿着人命來奉承這所謂的天時我必讓你在祠堂前三叩首以謝家族的培養,再將你親手處理“。王凡想到此時,突然攥緊手中的絹紙,忍着心中的害怕和未知,跪在祠堂前的蒲團上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乞求着祖宗們對自己能指點迷津、解除困難。這時,祠堂第三塊地磚轟然掀開,先祖征北疆的行軍錄里夾着半幅血圖——靈山地脈眼的位置,竟與噬金堂煉屍場的輿圖完全重合。
“老頭子這是把命押上了......“他看着那半張血圖,好似是祖先的指引。他抹了把臉,翡翠扇骨“咔“地彈出薄刃,寒光映亮眼底血絲。
御史府書房,宋知書將玄鳥令浸入墨池。令牌遇水顯出血紋,竟是噬金堂在六部安插的暗樁名錄。父親那句“丹砂染血非正道“如驚雷炸響——工部新運的丹砂、戶部失蹤的賑災糧、兵部熔鑄的鎧甲......一切腌臢終於串聯成網。
“去東市酒肆。“他抓起軟劍,玄色披風掃落滿案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