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從李向前的辦公室里出來,又去了一趟魏主任辦公室。
果然,魏主任全程笑臉,主動給李龍倒水:
“小李啊,這回州社那邊的同事可是把你一頓好誇啊。說小點是咱們縣社這兩年做的好的,說大點這可是給咱們自治區本土產業長了志氣啊!”
李龍也沒想到魏主任會把這件事情上升到這麼高的高度,他是真的驚訝了,接過水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主任,不至於吧?”
“咋不至於呢?你想想啊,咱們北疆雪大,年年將近半年的時間都是冰雪天,這掃雪對於各單位來說都是頭等任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掃雪的掃把要不好,那掃雪能好到哪裡去?
頭兩年咱們都用芨芨草扎的大掃把,說實話,那質量就有點不好說,好用的能用兩年,不好用的用兩天。
自從前年你開始管這大掃把的質量,咱們自己用的大掃把,冬天掃雪的時候就沒掉過一根芨芨……說實話,大掃把那杆子抓起來多好,那竹子掃把儘是格稜子,握着都扎手……”
魏主任說著激動起來都吊起了書袋。
“自治區那邊的領導為什麼不想用大掃把,還不是給氣的?這年頭領導也是要掃雪的嘛,弄個質量不好的掃把,雪沒掃開芨芨掉了一地,誰看誰不氣?是吧?”
的確是這樣。
“所以你看,你把掃把的質量抓好了,咱們社裡出名不說,這自治區領導用了好掃把,那臉上也有光不是?咱們是有好東西的嘛,掃雪還是得大掃把嘛……”
這玩意兒也是有地域觀念的。
竹子掃把便宜是因為竹子長的快,跟樹一樣偏偏還是草本植物,一長一大片,和蘆葦還是近親。
芨芨草也一樣啊,這玩意兒荒灘上也到處都是,利用好了也是給大家增加收入的好東西。
李龍把控質量關,本意是給自己樹起一面旗子,沒想到這副作用還挺大。
“好好乾,我發現老李眼光還真就是挺毒,發現了你這麼個好苗子——話說小李,你真不打算入編?你要改主意想入的話,我現在就給你打報告!”
“謝謝主任了,入編我就沒這麼輕鬆了——現在這樣就挺好的。”李龍急忙擺手。
“好吧,也是,那這次大掃把的活你認真干,有什麼需要協調的,找老李或者找我就行。”
魏主任又和李龍聊了一會兒,才算放他走。
又長臉了啊。
魏主任在這個位置上,錢是不缺的,權也不小。但長臉的事情說實話,這兩年比前面幾年都多——而且基本上都和李龍有關。
這是自己的福將嘛。
李龍從供銷社裡出來,回到大院子里。
楊大姐正在帶着明明和昊昊曬太陽——這時候的陽光還有些毒,不過院子里有樹,楊大姐把放兩個孩子的小木床擺在樹下,樹葉子漏下來的點點陽光剛好。
看李龍回來,一邊摘菜一邊看着孩子的楊大姐笑着說道:
“她叔回來了,這孩子真乖——剛才才換了尿布,也不哭不鬧的。”
李龍知道楊大姐照顧兩個孩子很盡心。顧曉霞也是好說歹說才讓楊大姐同意收下每個月的五十塊錢的。
楊大姐本意是五十塊錢還包括菜錢,李龍當然拒絕了,家裡又不是沒錢,楊大姐對孩子又好,又做衣服又做玩具的,這錢再多給點都沒問題。
只是她不收。
李龍逗了兩個孩子一會兒,便開着吉普車出去了,出去的時候還和楊大姐說一聲,中午不在家裡吃飯了。
兩個孩子很乖,加上有楊大姐照顧,李龍還真就挺放心的。顧曉霞中午會回來給孩子餵奶,李龍在城東的村子里訂了牛奶,每天早上會送過來。牛奶有多,不光三個孩子喝,大人也喝。
就這一點,楊大姐心裡對這個家的認同更強了。
照顧兩個孩子也是盡心儘力。
而且顧曉霞也給她說了,等市場蓋好,李龍會買下幾門面,到時孩子能上學託兒所,門面房就讓楊大姐去開店,做飯或者做其他生意都行。
這一點楊大姐覺得真是可以——市場里做飯,推着車子雖然有得賺,哪有固定的店面好?
李龍開着吉普車到了大哥院子的時候,李建國他們開拖拉機去打瓜時幹活還沒回來。
杜春芳正在灶台前燒火準備做飯。
和前世不一樣,眼下李家是雙眼灶,一灶燜飯一灶炒菜。
李龍下車看到後,急忙過去幫忙。
案子上準備的是倆菜,一大盤開剝處理好的鯽魚,一盤切好的辣子西紅柿和茄子,這道菜算平時大家吃的最多的。
家裡種的是長茄子,那種圓茄子肉肉的,一大家子都不喜歡吃。
“你來,我燒火。”杜春芳一看小兒子回來了,立刻就讓出了主廚的位置。她是有自知之明的,雖然也做飯,但這做飯的手藝是不如李龍的。
雖然杜春芳和梁月梅的觀念都是一樣,男人就不進廚房,但在北疆生活了兩年,杜春芳現在略有點改變,還是吃的好點兒比較好。
這魚她還能燉好,這炒菜她覺得自己真炒的不好吃。
那就讓賢。
李龍樂了,接過鏟子就開始操作起來。
炒辣子茄子西紅柿,這道菜無認是拌面還是就着米飯吃都行,通常都是炒的很爛,特別是茄子幾乎要成糊狀最好。
炒的時候加的是夏天燷的葷油,裡面還有成塊的肉,味兒散出來更香。
“喲,小龍做飯了?這菜味道真香!”對門的陸家兩口子從地里回來,李龍分明看到馬車上拉着兩捆子芨芨草。
果然,大家都懂得先下手為強。
陸大嫂的話讓杜春芳都感覺臉上有光,反正小兒子幹啥都行,後世那麼多行的那句話就是給小兒子準備的。
陸大嫂說完就牽着馬車回院子了,陸英明原本打算聊幾句的,看李龍忙着炒菜,猶豫了一下還是回去了。
等李建國和梁月梅開着拖拉機回來的時候,李龍這邊飯菜都已經做好。
這才幾天沒見,李建國又黑了一些。
北疆別的都好說,就是這陽光紫外線非常的強,特別是盛夏初秋,這時候也沒啥防晒產品,在外面幹活難免變成炭頭模樣。
哪怕男人戴草帽女人扎頭巾,那也一樣。只有秋後進入冬天,天天在屋子裡,差不多一冬天能捂白一些。
不光這樣,準噶爾盆地南緣這一片風也不小,風吹日晒的,人都略有點老相了。
也就越來越普及的機械化,算是把大家的面相給救一救,不然一到夏天,真不好看。
看到李龍在,看到桌子上被紗盤扣着飯菜,李建國和梁月梅都笑了,他們知道肯定是李龍炒的菜。
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着飯,說著事情。
李龍也把扎大掃把的活到了的事情給說出來了。
“咱們隊至少能扎三四千個。”李龍沒說全數,“隊里杆子肯定不夠,我覺得大哥抽這兩天有空還是去砍杆子,這樣掙的錢多一些。”
扎掃把費時費力,扎一個掃把的時間,能砍五六個杆子了。如果附近合適的樹多,砍十來根也夠了。
扎大掃把同樣需要準備原料,割芨芨草,刷草葉子等等。
芨芨草不可缺,杆子同樣不可缺。
“好。”李建國說道,“那明天我就開拖拉機進山砍杆子去。”
飯還沒吃完,那邊陸英明也過來了。
其實隊里人都明白,這段時間如果沒啥變化的話,扎大掃把的活就來了。
編抬把子的活是少數一些人乾的,其他人就算羨慕也只能幹瞪眼,畢竟人家最先照顧的肯定是自己人。
但扎大掃把這活大家都能幹,像陸家都已經開始割芨芨了。
畢竟芨芨草就那麼多,你多割一點別人就少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