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香港的武俠圈子裡,都流傳着一個說法——
開風氣也,余文疇;
發揚光大者,秦庚。
他的十幾部武俠小說,在香港本本暢銷,供不應求。
在大陸和台灣兩地,卻都是禁書。
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兩地的最高領導人,分別接見
了他,都說自己是他的書迷,看過他所有的小說。
秦庚武俠,這才得以解禁。
82年,撒切爾夫人訪華之前,先去了香港一趟,考慮到秦庚在華人世界的巨大影響,與他單獨會晤,將近一個小時,請他幫忙造勢,延長香港回歸的期限。
秦庚聽後,直接拒絕了她。
這些年來,他於左、右立場上,看似動搖過,但內在的核心,卻從未變過。
他從小到老,都不懼權威,敢於為沒有背景的普通人發聲。
他不喜歡身居高位的人,搞個人崇拜,無論十幾二十歲,是一個窮學生的時候,還是三四十歲,事業上已有建樹,成了所謂成功人士的時候,有人搞了,他就要寫文章批一批,對毛、對蔣都一樣。
但這不代表,他想讓香港。/獨立出去。
相反,他一直呼籲,香港、澳門、台灣都是同胞,祖國的和平統一,是他的多年夙願。
也一直盼着,兩岸四地,早日統一。
第113章
秦庚VS幽雲十六景5……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秦庚的讀者。
這是對秦庚武俠小說的影響力,最高度又直接的概括。
他的小說,包羅萬象,蘊含了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其中。
他的文筆,雅俗共賞,深入淺出,老少咸宜。
他是武俠文學領域,古往今來的集大成者,他把武俠小說能寫的套路,能有的人物,能上的高度,近乎寫盡了。
留給後來者的發揮空間,不多了。
折月樓主本身是個異類,才走出了自己的路。
至於丁履,已然往玄幻武俠上發展了——
那是一個高武的世界,凡人修為到了一定境界,可以破碎虛空,進入更高維的空間……
不過,寫武俠對於秦庚來說,從來不是上選,甚至可以算得無奈之舉。
他的理想,一直是學而優則仕。
外交夢破滅了,仍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樹。因這一‘無奈之舉’,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他的從政之路,終是曲折地走通了。
八十年代中期,花甲之年的秦庚,受邀參與了香港基本。/法的起草。
九十年代中期,古稀之年的秦庚,受邀擔任了特別行。/政區的籌委會委員。
為香港的回歸,貢獻自己的力量。
***
早年的秦庚,被學校開除了兩次。
晚年的秦庚,全國各大高校都想授給他榮譽博士,請他做客座教授,家鄉的z大,開設人文學院,直接聘他做了首任院長。
他年事已高,無力再管理野馬集團,便把所有股份,出售給了呂仕海。
據說,是因為這位呂先生,長得很像他的長子。
卸下一身負擔的秦庚,不是在開講座,就是在遊學、訪友,四處走走,給兩所高中的章校長和程校長都鑄了紀念銅像,捐出了各種名目的文化基金、教育基金,鼓勵大陸的教育事業。
他的第三任妻子鍾思怡,都陪在他的身邊。
談起他的感情經歷與三段婚姻,他的自我評價卻是,‘不怎麼圓滿,也談不上凄美。總之,不是很理想啦!’
各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幾大武俠小說家裡,男女感情問題上有瑕疵污點的,其實,只有折月樓主和秦庚這兩位。
偏偏這兩位,分量最重,名氣最大。
以至於,很多人都誤會了,寫武俠小說的,私德都不行。
***
在做渣男的風格上,秦庚是個偽君子,折月樓主則是個真小人——
明目張胆地渣,坦坦蕩蕩地渣。
他愛了就是愛了,不愛就是不愛,不愛了就一走了之。
他那點有限的責任感,多半留給了家人和兄弟,留給自己作品的都不多,愛情就更別提了。
秦庚呢,愛惜名譽,珍視口碑。
有時間、精力,也有財力,在封筆後,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小說,不像折月樓主的作品,又愛爛尾,又一堆bug。
另一方面,他很長壽。
一雙眼睛盯緊了改編電影和改編劇,誰自以為是,魔改了他的小說?下次就不授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