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昭顏和村長一商議,便開始動土蓋學校了。

這事迫在眉睫,原本學生只有45人,就已經把教室擠得滿滿當當。而如今,入學的學生越來越多,教室坐不下,課桌也放不了。

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而且原址地方也不夠大,已經不滿足教學需求了。所以昭顏和村長為向陽小學重新選了一處地勢較高的空地重建。

計劃中學校蓋兩排土坯房。

前排是學生的教室,一共六間。五間是寬敞明亮的教室,總算是做到一個年級一間教室,不用再混在一起上課了,還有一間是老師的辦公室。

後排三間房間作為老師們的宿舍。

因為孩子越來越多,教室坐不下,天晴的時候,不少孩子就坐在了學校前面的空地學習,條件比較艱苦。

所以,村長就聯合下陽村的村長,發動全村的父老鄉親,先放一放手上的活計,一起干,能早一天是一天,讓孩子們坐進新教室安心學習。

緊趕慢趕的,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前排的新教室總算是蓋完了,後排的三間老師宿舍可以慢慢干,不用那麼著急了,畢竟還可以住原向陽小學後面的宿舍。

新教室剛蓋完,縣裡就送來了桌椅。縣長對於不要縣裡補助,堅持自力更生的徐老師和徐老師帶領下發展的上陽村印象極好。

既然補助方面沒給上陽村,那就別的方面儘可能給予優待。

比如給上陽村聯繫穩定的天麻銷售渠道,還比如教育、醫療方面給予照顧,還有申請的縣裡到上陽村的修路計劃,也排上了日程。

上陽村自己出資修完了村裡的路,又開始修村口到安陽鎮上的路。這到縣裡的路,縣裡覺得自己怎麼也得攬過來幹了,好歹為這個未來的“天麻村”出份力。

就說咱們縣裡也不能欺負老實村啊,不哭不鬧不要錢,還為上頭着想的孩子可不多。

且行且珍惜吧。

而這個老實村,也爭氣得很!

上陽村出產的野生天麻,不僅品質好,處理、加工也非常注意細節,一經銷售到外省市,市場上得到的反饋也是一致好評。

如今,已經用不着他們賣力推銷,就有不少合作社聞風而來,主動找到了青市,要求搭橋牽線。而青市又聯繫了黑山縣裡,轉述合作社的希望——和上陽村的天麻加工廠簽訂長期的購銷協議。

上陽村的天麻一時之間供不應求,訂單都排到了年後四五月份。

照着這個趨勢,一旦人工種植出天麻,產量能保證,上陽村的發展潛力無限。

看着上陽村蒸蒸日上,村民們手中活絡的錢也多了,大夥心裡都熱乎起來。

這個時候,他們終於意識到知識能改變命運了。

敢情他們上陽村窮了這麼多年,就是因為不讀書、不學習,吃了沒文化的虧!這徐老師一來,就帶領他們擺脫貧困了,現在正朝着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至於為什麼這幾年裡來了一批又一批知青,留下的、走了的、嫁給本村的……都有文化,怎麼就都沒做出成績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秦綿老師早就給出了最標準的官方答案。

——不是讀書不好,而是大家沒讀夠。知識儲備不夠,導致他們能力有限。如果繼續學習,繼續努力,相信有一天也會和徐老師一樣厲害,哪怕不是一樣厲害,縮短距離也是好的。

總而言之,要多讀書,多學習,努力向徐老師看齊!

這不單單讓村民們恍然大悟,就連潘勇和鄭曼玲都被洗腦了,真心就覺得:自己不行、能力不夠的原因終於找到了——讀書不夠,學習沒學到火候,一知半解,完全不夠深刻。

從此,上陽村、下陽村掀起了一股學習熱潮——以徐老師為榜樣,發奮讀書、改變命運!

不單單孩子們在學習,連知青們平時上完工回到知青所,也人手一本書,發奮學習起來。

這也就陰錯陽差地促成了2年後,國家恢復高考,上陽村和下陽村的知青們幾乎都考上了大學,這命中率之高,震驚了全國。

上陽村的孩子們被陸陸續續送回到了學校,下陽村也受了感染,其次是旁的村的,一些師資力量不足的村,聽到風聲,哪怕多走幾里地,也要把孩子送過來。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