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早在兩年前,謝雲瀟已經領教過華瑤的隨機應變。

謝雲瀟低聲道:“兩年不見,你還是和從前一樣。”

謝雲瀟長久地凝視着她,她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好像要對她說很多話,她隨口道:“兩年前,我只有十五歲,現在我十七歲了。”

謝雲瀟道:“聽說殿下擊退了強盜,解救了人質,還制定了剿匪的計劃,各方面的進展十分順利。殿下果然是少年老成,已經可以獨當一面。”

謝雲瀟這樣誇讚華瑤,華瑤的心裡十分受用,她特別喜歡“少年老成”這個詞,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哪一個不是少年老成?她雖然年輕,做事卻很老練,終有一天,她也會做成大事。

華瑤點了點頭:“嗯嗯,當然。”

謝雲瀟依然看着華瑤,他的唇角似有笑意。華瑤也對他笑了一下,她暗暗心想,太好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又近了幾分,不像是方才那般生疏了。

謝雲瀟今日並非獨行,他帶來了不少涼州士兵。

這些士兵都在涼州軍營任職,也曾上過戰場,經歷過大風大浪。他們距離謝雲瀟約有十丈遠。雖然他們聽不見謝雲瀟與華瑤說了什麼,但是,他們親眼看見謝雲瀟對華瑤笑了,在此之前,他們從未見過謝雲瀟與哪個姑娘

如此親近,偏偏這位姑娘還是高高在上的公主。

華瑤察覺到眾人的視線,她輕聲問:“他們都是涼州士兵嗎?”

謝雲瀟道:“他們也會聽從你的吩咐。”

華瑤道:“很好。”

華瑤走進了議事廳,眾人跟隨她的腳步,她搬來一張木桌,招呼眾人圍在桌邊。

謝雲瀟取出一張地圖,緩慢地鋪展在桌面上。

這幅地圖繪製在一方不洇水的熟絹上,涵蓋涼州、滄州、岱州及其境內所有江河支流、山脈森林,甚至包括岱江沿岸的水站和碼頭。各個地域之間又以不同顏色的絲線劃分,標註簡明,細緻入微。

“我奉父親之命,”謝雲瀟以公事公辦的態度說,“將地圖獻給殿下。”

華瑤拿起一張宣紙,蒙住了這張地圖,映出清晰的輪廓。

她用一支硃砂筆在紙上圈出四個位置,從岱江的支流劃到了延河,延河正是涼州漕運的關鍵水道。

華瑤道:“這幾個據點,必須儘快剷除,防止賊寇互相支援,劫持水路,竊取涼州軍營的糧草。”

謝雲瀟按住宣紙:“本月上旬,岱州運來一批粟米,數量有誤,少了兩千石。”

華瑤按價報數:“一石粟米,重達兩百斤,價值兩百文銅錢,你們少了兩千石粟米,虧損了四百枚銀元。”

謝雲瀟身後的一位隨從接話道:“啟稟殿下,我們上報了此事,涼州的巡漕御史也來查過了。殿下有所不知,軍糧運輸,經常以十萬石來計數,這兩千石粟米,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那不正好,”華瑤敲了敲地圖,“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既能讓賊人吃個飽,又不至於被判成重案,召來官兵的圍剿。”

那個隨從忍不住問:“您有什麼打算?”

華瑤稍加思索,答道:“鎮國將軍派你們給我送地圖,想必是讀過我的信了,三虎寨的賊寇已經蔓延到了岱州。無論如何,岱州的麻煩,必須在岱州解決。”

她嚴肅道:“絞殺盜匪,平定叛亂,原本就是巡檢司的職責,距離岱江最近的鞏城巡檢司,常駐精兵五千人,此外,岱州共有十二個衛所,每一個衛所都有官兵五千六百人,這樣算下來,鞏城衛所和巡檢司至少能出兵七千人。”

謝雲瀟直接問道:“如何說服他們出兵?”

華瑤雙手扶着桌子,掃視眾人:“我作為涼州監軍,必定與你們同心協力,我對你們不會有任何隱瞞。”

議事廳格外安靜,華瑤認真道:“我拜訪過鞏城巡檢司通判,他謹小慎微,不敢出兵,害怕自己會打敗仗。如果我上報朝廷,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倒不如藉由岱州漕運一案、豐湯縣驛館一案,聯合巡江御史、巡漕御史、巡驛御史,擬定罪名‘玩忽職守、怠惰誤事、包庇賊寇、縱容逆黨’,彈劾巡檢司的通判大人。”

謝雲瀟的隨從連連稱是,謝雲瀟卻問:“彈劾他,還是威脅他?那位通判的妻子,是當今皇後的表妹。”

華瑤盯着他不放:“好巧,我跟你想到一塊去了。”

謝雲瀟略微側過臉,避開她的凝視:“我猜你會以御史的名義,威脅通判儘快出兵。”

華瑤點頭:“如果他們出兵了,你會跟我一起掃蕩賊窩嗎?”

謝雲瀟沒有一絲猶豫:“自然,理當如此。”聲音又低了些:“殿下是涼州監軍,可以管轄全省官兵,我聽候差遣。”

真不錯啊,華瑤心想,謝雲瀟明辨事理,沉穩幹練,文武雙全,做的遠比說的多,幾乎是完美無缺的武將。他的場面話也是一套一套的,不愧是深得民心的小謝將軍。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