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昔日?的體面文官,如今就在宮道上狂奔,哭嚎着喊道:“閣老救命!閣老!太後救命!太後!鎮撫司造反了!草菅人命!草菅人命!”

唐通很想殺了那個叫聲最大的窩囊廢。但他的劍光還沒落下,竟有?一位滿頭銀髮的老人擋了過來,他定睛一看,這老人正是孟道年。

孟道年是當朝二品大員。他為官多?年,自成一股威嚴的氣勢:“放下,你把劍放下。你是鎮撫司的武官,不?是集市上的屠夫。你殺的是國之棟樑,不?是嘎嘎亂叫的雞鴨。”

“嘎嘎亂叫”這個詞,讓唐通的反應慢了半拍。

唐通沒念過書,也沒讀過詩詞,如果孟道年對他咬文嚼字,他確實不?太能聽懂。

孟道年的措辭如此簡潔,唐通聽了個明?明?白白。

孟道年的語氣十分和藹,彷彿一位慈祥的長輩。他是萬人敬重的三朝老臣。普通人到了他這個年紀,應當在家頤養天年,而?他還在為了國事而?奔波。

四周的血腥味都變淡了,冰涼的雨水搔刮著唐通的臉頰。

唐通今年二十八歲。他很年輕,也很強壯。他是鎮撫司的第?一流高手,但他並不?擅長勾心鬥角。他早早地投靠了東無?,曾經為東無?殺過很多?人。他沉默寡言,像是一把鋒利的劍,劍都是不?言不?語的。他自然也是。

但他聽說過孟道年的豐功偉績。

孟道年出身寒門,仍有?一身清貴的風骨。孟道年為官五十餘載,始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戶部官員都對他心服口服。

皇帝特意叮囑過唐通:“別傷了孟道年一根毫毛。孟道年是三朝元老,戶部離不?開他,大梁朝也離不?開他。”

想到這裡,唐通打算收手,孟道年忽然朗聲道:“昭寧二十五年,京城瘟疫橫行,工部尚書鄒宗敏與大皇子高陽東無?勾結,私吞公款四百萬兩!高陽東無?私吞公款,侵佔土地,濫殺忠良,禍亂朝綱!請陛下防範東無?!陛下若要冊立儲君,切不?可?冊立東無?!!”

唐通握緊了劍柄,孟道年巋然不?動。

第129章 遲日暖 “我不會再顧念姐妹之情。”……

天下讀書人都說孟道年是“清官”,孟道年自認擔不起這個名頭。

他混跡官場五十載,深諳明哲保身?之道。

明哲保身?的前提是國?家財政能夠運轉,邊境戍守能夠維持,平民百姓的日子還?有指望。然而這幾年以來,別說平民百姓了,皇親國?戚也不得安寧。

二皇子失蹤了,四公主遇險了,五公主遭受了滅頂之災。五公主的駙馬和?侍衛都被惡賊殺害了。那個惡賊,究竟是誰?

孟道年大概能猜到。

高陽東無,孟道年在心中?默念他的名字。

昭寧十三年,東無年滿十八歲,皇帝給他委派的官職是“鎮撫司指揮僉事?”,隸屬武官,位列五品,主要負責在詔獄拷問涉嫌犯罪的官民。

所謂的“詔獄”是一個法理皆無的地方。詔獄沒有明文規定?的法律。詔獄的官吏只能聽從皇帝的命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無法干涉詔獄的審訊。

皇帝需要詔獄為他樹立權威,詔獄需要皇帝為它壯大聲勢,皇帝與詔獄的關係是十分緊密的。皇帝親自培養了不少詔獄酷吏,東無正是皇帝手裡的一把快刀,民間稱其為“詔獄第一酷吏”。

或許是因為東無在詔獄任職的時間太長,東無早已喪失了良心。他是無情無義?的人。他不會憐憫這世上的平民百姓,也不會遵循這世間的人倫道義?。他不知“饑寒困苦”為何物,更不在乎自身?的暴虐為天理所不容。他殺妻殺子、害人害己,創設了上百種酷刑作為刑訊的手段,專門折磨無辜之人。群臣畏懼他,甚於洪水猛獸,而他作惡多端,還?能高枕無憂。

皇帝撥派的賑災款,也被東無侵吞了大半——那是百姓的血汗錢,更是百姓的救命錢!

孟道年做不到袖手旁觀。

晦暗的天空下,孟道年衣袍濕透,聲調仍未減弱:“自從陛下罷朝以來,秦州、康州、永州相繼告急,叛軍肆意踐踏大梁的土地,中?原三省已是生?靈塗炭,死傷者不少於百萬!羌國?與甘域國?屯兵備戰,時刻準備揮師南下,奪取大梁的江山……”

他慷慨陳詞:“北方戰亂未平,南方倭寇再起!百姓苦不堪言,大梁的社稷已是搖搖欲墜!賦稅一年比一年重,災禍一年比一年多,國?庫本?就空虛,又出現了高陽東無這等貪官污吏!高陽東無勾結工部,剝削百姓,策反御林軍!請陛下防範東無!陛下若要冊立儲君,切不可冊立東無!!”

孟道年從不結黨營私。他是效忠於朝廷的純臣,也是盡忠於皇帝的孤臣。他在戶部任職五十多年,所提拔的官員都是清正廉潔的人。而他一介寒儒,兩袖清風,憑什麼和?東無叫板?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