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離開
孟椒回到屋子裡平復了一下心情後, 拆開包裹看,裡面東西都在,被她縫在衣服里的金子也沒少。
她重新繫上包裹, 門口傳來敲門聲, 開門看是吳嬤嬤。
吳嬤嬤手裡拿着一個瓷瓶, “四郎說你手受傷了,讓我送葯過來, 家裡沒有其他的, 只找到了這個, 你先將就着用,明日我再讓老頭子去蕭府拿紫玉膏。”
孟椒搖頭, “就是針刺的口子, 已經不疼了。”
吳嬤嬤突然笑了,“拿着吧,做針線活就是容易受傷,下次用也行。”
孟椒被她笑得不好意思, 只好接了。
吳嬤嬤走了,孟椒關上門, 回屋將瓷瓶放在了桌子上, 沒用, 看了一眼後覺得有點礙眼,將它一併收進了包裹放進柜子里。
也不知道蕭言卿什麼時候南下, 再過幾日就是除夕了, 有些後悔在這裡乾等着。
吳嬤嬤回了正廳, 對正在用膳的蕭言卿笑道:“吃不下去就別吃了。”
他什麼時候用過夜宵?何必在這裡硬撐着, 也不知道給誰看。
說完有意無意道:“我倒是不知,你還有這麼細心的時候。”
針眼大的口子也記掛着, 當初練武,胳膊上劃了一道幾寸長的傷,他也跟沒事人一樣吃吃喝喝,還是伺候的下人說他換下來的衣服沾着許多血,老太太才知道這事。
蕭言卿放下筷子,淡淡看了她一眼,“話有點多了。”
起身去了屋裡。
吳嬤嬤撇了撇嘴,一點都不怕他。
他不說,她也看得出來,四郎這個性子,要是沒什麼關係的普通人,怎麼會帶到這宅子來?
這裡可是老太太娘家的宅子,老爺都沒給,只給了四郎。
整個蕭家,四郎最在意的就是老太太了。
除夕將近,雖然宅子里沒什麼人,但吳嬤嬤還是準備了起來。
這些天都有從外面送來的東西,新鮮的蔬菜、雞鴨魚肉、料子、花燈、對聯……一車一車的拉,前院還來了很多的下人,都是來打掃屋子的。
孟椒房裡也多了好幾身新衣服和幾盒首飾,衣服都是按她尺寸做的,穿着剛合身。
但她沒好意思穿,總覺得欠蕭言卿太多了。
吳嬤嬤年紀大了,年貨中除了桂圓荔枝核桃棗子那些,還有做好的寸金糖、棗餅、福餅、喜糕……
吳嬤嬤帶着孟椒挑撿送來的東西,火腿醬鴨海參糟鵝那些,她用紙包好,說留着讓孟椒帶回家去,這些東西能放得住。
還有兩瓶琉璃裝的蜜露,吳嬤嬤說明早給她沾着年糕吃。
孟椒看着外面錢都買不到的琉璃,便知自己每天吃得蜜露有多珍貴,她還連續吃了那麽多天。
心裡有些不安。
除了這些,金恩寺也送來了青白糰子、素燒鵝、素雞、桂花瓜子、沙胡桃糖那些。
這幾天蕭言卿沒來了,不過二十九那日,他特意來了一趟。
正院堂屋放着供桌,上面擺放着雞、鴨、魚、肉、水果、糕點,米飯。牆上原先的白鶴青松圖和對聯撤下去了,換成了畫像,是兩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案上也放着香。
蕭言卿拜祭過後,拿出一卷佛經燒。
吳嬤嬤說,這是老太太的父母,老太太也是可憐人,父母早亡,留下孤女守着一大筆財產,要不是老太太是個厲害的,恐怕早就被娘家親戚吃干抹凈了。
這些是除夕夜應該做的事,明日要在蕭家,蕭言卿今日提前過來做。
等做完這些才用膳。
往年都是蕭言卿一個人吃飯,今年多了一個孟椒。
林叔、吳嬤嬤今日下午就被孫子孫媳婦接走了,走之前吳嬤嬤還問孟椒要不要與她一道,這兩日宅子里就兩個小廝婢女守在這裡。
孟椒搖頭,怕打擾到他們家團圓。
飯菜是按照年夜飯規格來的,十個菜,寓意十全十美。
是吳嬤嬤下午親手做的,做好後放在蒸籠里悶着,端上來還是熱的。
孟椒不習慣人伺候,好在蕭言卿也是,屋子裡就聽見兩人碗筷相碰的聲音。
她不愛吃肉,筷子沒夾兩次,多的都是素菜,尤愛吳嬤嬤做的蟹膏素團,透明的麵皮里裹着好幾種剁碎的素餡,小小圓圓的,上面點綴着色澤金黃的蟹膏,又香又美味。
一連吃了三個。
再去夾時,旁邊人伸出筷子阻止了,男人有些無奈道:“蟹膏性寒,你身子不好,不宜多吃。”
然後用公筷給她夾了一塊羊肉,“羊肉性溫,多吃無害。”
孟椒沒說話,低下頭吃羊肉。
蕭言卿瞧她樣子可憐,頓了頓後,用公筷撥開一個蟹膏素團上面的蟹膏,然後夾給她,“吃這個吧。”
孟椒輕輕皺了下鼻子。
沒有蟹膏就不香了。
蕭言卿有些好笑,覺得她像個孩童。
他聲音溫和道:“若是喜歡吃,以後讓吳嬤嬤給你多做,不過一次性不能吃多。”
孟椒拿筷子的手一頓。
猜不准他什麼意思,明知道她就要回家了,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
她想了想,還是擡頭去看他,“大人什麼時候南下?”
蕭言卿聽到這話,臉上笑容淡了幾分,見她抿唇沉默,倔強看着自己,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除夕過後就南下,沒有騙你。”
他說話的時候,他眉眼依舊溫和,還伸手又給她夾了一塊肉,動作輕柔。
孟椒看着碗里的菜,心裡怪怪的。
她突然想起一件早就忘記的事,前世那次秋獵,臨走前一夜陛下辦了一場晚宴,孟椒也有幸參加了,宴後還在花園裡碰到了他,他好像也說過類似的話。
那晚她吃了不少御廚炙的羊肉,他笑着說他也擅長炙烤,以後做給她吃。
只是那時候她喝了點酒,好像疑惑回了一句:我們又不熟,你為什麼炙給我吃?
後面發生什麼孟椒就不知道了,只知道之後過了好久都沒見過他,最後一次就是在白雲觀山下棚子里躲雨,他不說話,她就也沒好意思打招呼。
現在想想,莫不是生氣了?
應該不至於吧。
孟椒沒有說話,不過把他夾的肉給吃了。
次日便是除夕,吳嬤嬤和周叔都不在,頓時覺得冷清不少。
孟椒待在屋子裡沒出去,蕭言卿說除夕過後便南下,應該快了,趁着時間她做起針線活,給吳嬤嬤和周叔的重孫子做了一件小襖,感激這些天兩人的照顧。
晚上孟椒一個人在屋子裡吃的。吃完,做了一會兒刺繡便準備休息。
外面傳來一陣熱鬧。
她也沒多想,過了會兒,屋子門被人敲響。
孟椒起身去開門,婢女站在門口笑吟吟朝她道:“大人來了,給娘子帶了一盒子糕點,還讓奴婢轉告娘子,明早卯時出發,讓娘子早點休息。”
孟椒訝異,沒想到這麼快,點點頭,“好。”
接過婢女手裡的糕點,“替我多謝大人。”
“娘子早點休息。”
孟椒拿着糕點回了屋,糕點用黑漆雕花鑲螺鈿酸棗方盒裝着,她揭開蓋子,裡面裝了六塊形狀顏色不一的糕點,有粉色貝狀,紫色球狀,白色花瓣形……
每一個都十分漂亮精緻,點心旁邊還有一雙筷子,她夾起吃了一塊,甜軟香醇,細膩如脂。
也不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前世在三皇子府里也沒嘗過這麼好吃的。
沒捨得多吃,嘗了一塊就收起來了,準備帶回家給母親郭氏嘗嘗,她們也愛吃甜食。
這個帶走應該沒事。
只拿了紙包着的糕點,盒子留下了。
想着明早就走,孟椒將柜子里的包裹拿出來,整理了一套明早自己要穿的衣服。
又把要送給吳嬤嬤重孫子的小襖做好,忙完已經子時了。
第二天天不亮,門口傳來輕輕的敲門聲。
孟椒收拾一番就去開門,婢女看見孟椒上身穿着雙絲絹夾棉抹胸和對襟淡紫色素緞棉襖,下身是杏色燈籠紋褶裙。
頭髮也簡單梳了起來,只插了一根細細梅花銀簪子。
婢女一愣,“娘子怎麼穿這身?外面有些冷的。”
孟椒沒回,而是問她,“是大人要出發了嗎?”
婢女端着熱水搖頭,“大人也剛起來,讓奴婢過來叫你,娘子可要在正廳用膳?”
孟椒想了想,還是道:“我在屋子裡用就行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