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剖析(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秋月二人聽了,不由面面相覷,真有這麼巧,才說著,就得了實信。

秋月思忖了半響,吩咐道:“小林子,你去打聽打聽情況,看別宮有什麼動靜,尤其是熹妃那兒。若景仁宮無甚動靜,咱們便約束宮人走動不要太過頻繁。若其他宮殿都忙着打探消息,我們太過置身事外,倒也惹人生疑,徒添話柄。”

“主子真是聰慧,實則虛之,虛則實之,何況我們也確實需要知道消息。”夏悠琴贊同道。

秋月抿唇笑了笑,揮手道:“行了,你們都下去忙吧,我看會子書。”

倆人掩了門,出了內室。

秋月懶懶的倚在軟榻上,想起立儲一事,心裡不免有幾許愁悶。

便是一個不了解歷史的人,也知道雍正獨創的一項制度,秘密立儲制度。

而從歷史的角度,從胤禛創立秘密立儲制度的乾隆、嘉慶、道光帝的嗣承來看,這一制度是很成功的。

對着燭火擰眉長嘆了一番,略坐了一坐,便起身來到書案前,磨了松煙墨,鋪了生宣紙,拿了支細狼毫。

雪白的生宣紙鋪在金絲楠木書桌上,狼毫筆筆尖沾滿墨汁,一筆一筆在紙上勾勒,慢慢的磨去心裡的抑鬱之氣。

不知想到了什麼,秋月拿着筆出神,一滴墨汁滴在紙上,聲音不大,卻將其驚醒。看着山水畫中豆大的墨跡,秋月嘆了一口氣,這副算是毀了。

拿起白玉貔貅鎮紙,將這副毀了的畫揉成一團扔在一旁的簍子里,重新開始畫了起來。

濃淡相宜的遠山,瀲灧的湖面,雨後新晴的天空,柔柔的扶柳和若隱若現屋舍的一角。

好一幅煙雨江南圖,黑、白、灰的變奏,簡單用色中透露出一種樸實無華的韻意。

畫完,心情微微平復了一些。

看着窗外疏竹,秋月筆尖一頓,在左側留白處寫下兩行詩:

草色青青忽自憐,浮生如夢亦如煙。

烏啼月落知多少,只記花開不記年。

寫完,秋月身子一震,生生後退了一步,手竟然連握筆的力氣都沒有,毛筆從指間滑落,在白雪的地毯上留下一道刺眼的墨色。

她蜷縮在寬大的椅子上,臉壓着膝蓋,眼眶裡有溫潤的濕意。

春去秋來,這個世界卻有一處風永遠吹不到的地方,不是皇宮,而是她的心。

這高入天際的紅牆,將她們牢牢圍住。時間是如此漫長,花開又花落,卻不知今夕是何夕。

她永遠只能呆在這裡,等着一個男人。

浮生如夢亦如煙,只記花開不記年。

生活是如此的公平,得到一些,失去一些。

縱使埋怨,卻也不過是徒勞的感傷。

她恨這裡,可因為有了胤禛,她又不得不愛上這裡。

正是:天地無數有情事,世間萬般無奈人。

默默留了一會兒淚,秋月收拾了心情,想着胤禛素日的樣子,起身將方才的畫卷了,重新取了支軟毫,提筆蘸墨,細細描繪心中胤禛的模樣。

她想,便是她化作了灰,也是記得他的樣子的。

直挺的鼻樑,幽深的眼眸,清顴的臉龐。

畫畢,又在一旁的空白處寫下: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

一時又感嘆了一番,也不收拾書案,自喚了春纖進來伺候洗漱,便歇下了,許是方才哭淚了,人倒是倦的很,一沾枕頭便睡了過去。

一夜好眠。

翌日起身,見窗外天氣甚好,滿目青枝,春纖等人也是滿臉笑意,抑制不住,不由心情也愉悅了幾分,問道:“可是有什麼好事,瞧一個個高興的樣子。”

春纖笑到道:“昨兒夜裡主子歇下後,皇上便過來了,見主子歇下了,問了奴婢幾句‘可曾好生用飯,可還咳嗽?”聽奴婢說主子今兒畫了畫,又在主子書案後略坐了坐,這才回了養心殿。”

秋月扭頭看去,果然昨兒未收起的畫已經不見了。憶起上面的句子,不由滿面紅暈,頗有些不自在。

那副煙雨圖倒還好說,只那副胤禛的畫像旁的詩句,倒是幽怨的緊。

簡直就是一個深閨怨婦之語。

念及此,秋月不由怨道:“怎麼你們昨兒不替我把那畫收起來。”

春纖笑道:“主子可是忘了,您特意吩咐我們不要動這些東西的。”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