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在溫體仁的一番勸(忽)說(悠)下,暴怒的崇禎皇帝終於慢慢地冷靜下來。
正如溫體仁所言,如今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就已經夠丟人的了,如果崇禎再折騰那隻會更加的引人注目丟人現眼,所以最穩妥的辦法就是不處理,讓這事慢慢淡化。
在溫體仁看來,鳳陽被焚一事只要崇禎這個皇帝不覺得尷尬,那尷尬的就是百官就是天下百姓。
溫體仁正是抓住了崇禎這死愛面子的弱點,慢慢地讓崇禎一步步地落入瓮中還不自知。
當然這一步只是讓崇禎給楊一鵬判了個死緩,真正要讓楊一鵬脫罪,還要等到這事的熱度慢慢降低之後,溫體仁再找套說辭繼續勸一勸崇禎,這事興許就是這樣過去了。
畢竟衝動型人格都有這麼一個特點,爆發時極具攻擊性,恨不得將人挫骨揚灰,可一旦恢復平靜,則又變得懷疑自我,極容易陷入到極度不安的境地中。
在崇禎手下幹了這麼多年,溫體仁早就將崇禎的脾氣給摸透了,常常利用崇禎的性格弱點乾著排除異己、培植親信的腌臢事。
最後崇禎彷彿變成了溫體仁的提線木偶,溫體仁說什麼崇禎都同意,其實群臣不知道的是溫體仁很多時候早就摸透了崇禎的心思提前準備了預案。
不過這種事多了,對崇禎皇帝的威信損壞是巨大的,群臣原本以為溫體仁不過是狐假虎威,可後來發現溫體仁竟然能指揮起崇禎這隻老虎來了,最後群臣變成了只怕溫體仁這支老狐狸,至於崇禎最後反而變成了一隻紙老虎。
正如這次鳳陽被焚一事一樣,如果擱其他人,不光自己死罪難逃,恐怕全家老小都得陪他一起上路,可在溫體仁的一番操作之下,楊一鵬除了被崇禎口吐芬芳了幾句之外,實際上沒受到任何處罰。
二人議事完畢之後,崇禎皇帝為了體恤老臣,立即吩咐御膳房多備一套碗筷,這是要留飯的節奏。
這頓飯就好比本山大爺成功賣拐後,那胖廚子回頭說的那句謝謝。
陪皇上吃御膳,這可是天大的榮耀,溫體仁不禁跪在地上山呼萬歲,稱讚崇禎皇帝乃是古今少有的仁君。
聽着這情真意切的吹捧,崇禎的感覺很好,好到多吃了兩口晚飯,自打當上這皇帝之後,崇禎夙興夜寐,無一日敢懈怠,恨不得立即讓大明在他手裡重生,可惜這大明天下非但沒在他手裡實現中興,反而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殘酷的現實讓崇禎皇帝格外的需要別人的承認,不過普通的馬屁顯然配不上崇禎皇帝的逼格,只有溫體仁這樣的帝國大佬方才夠資格。
在一片君臣和諧當中,這頓飯吃的格外盡興,用過御膳之後,溫體仁心滿意足的出了紫禁城。
當然此刻心滿意足的溫體仁絕對想不到,一場暴風雨即將到來。
第二日大朝,文武百官齊聚奉天殿前,溫體仁拿出了楊一鵬的那份奏摺,當著百官的面說明了鳳陽被焚一事。
此言一出,不禁一頓嘩然,除了要求派兵捉拿闖賊外,不少官員當眾提出要嚴懲鳳陽當地官員,正是由於這些官員的不作為才導致了今日的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