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可惜的是一兩個如王鼎臣這般堅守的官員根本改變不了整個戰場的局勢,官員大規模的棄城而逃造成了整個江淮防線的徹底崩潰,闖軍可以四處出擊,隨意地攻城略地。
在一次次的劫掠中,闖軍隊伍如同滾雪球一般迅速壯大。
闖軍在江淮地區迅速壯大,可此時淮河以北的史可法卻陷入到十分尷尬的境地。
由於羅山知縣的貪得無厭,導致闖軍在極短的時間內渡過淮河,這時間短到整個淮河以北的軍隊壓根就沒反應過來,這其中自然也包括盧象升。
當然這倒不是說盧象升後知後覺,而是豬隊友實在太坑了,只要老老實實收繳船隻就能擋住闖軍,可羅山知縣非要騷操作,最後把大傢伙一同拉下水。
可事情既然出了,那就得要解決,畢竟盧象升還是五省總理,名義上來說整個江淮還是他的管轄範圍,可關鍵是朝廷剛剛將史可法升任為欽差副使,專門負責江淮地區的防務。
朝廷提拔史可法為副使明顯就是分他的權,如今史可法負責的羅山縣出了這麼大一個簍子,那最該追責的是史可法啊。
所以這個時候盧象升就很尷尬了,如果這個時候帶兵渡過淮河追擊闖軍,那不僅是打了史可法的臉,還很有可能被反咬一口說就是因為盧象升指揮失誤才導致闖軍南逃,因為在東林黨人的嘴裡,如果不是你盧象升的錯,那你盧象升幹嘛這麼積極的出兵?
所以這個時候並不是盧象升出兵的最好時機,可要盧象升眼睜睜的看着江淮地區的百姓就這樣被闖軍劫掠,那他就不是盧象升了。
“東翁,我不是反對出兵,而是反對這個時候出兵,我們這時候應該儘快聯繫上史可法,最好是由他給我們來一封求援的文書,我們再過河也不遲。”趙長庚見盧象升執意要帶兵渡過淮河,立即苦勸道。
趙長庚的意思很簡單,只要史可法來文求援,那一來可以避免二人之間產生誤會,省的到時候有人污衊史可法獨斷專行。二來也可避免東林黨人翻臉不認人,污衊是因為盧象升的指揮不力才導致闖軍南逃的。
盧象升聞言不禁陷入沉思,可以說趙長庚的這個意見是最為穩妥的做法,只要按部就班的執行,即便朝廷後面追責,他盧象升也不用背鍋,最多治他一個治軍不嚴之罪。
可這法子對盧象升而言是最為穩妥,但對江淮地區的百姓則是一場災難,如今闖軍在江淮地區大肆劫掠,多拖一日,江淮地區的百姓就多遭受一日的苦難。
“長庚,無需多言,即刻出兵,渡過淮河後直接追擊闖軍。”盧象升思慮片刻後決定道。
趙長庚聞言不禁陷入一陣失望,畢竟追擊剛才一番話可是真心實意的為盧象升着想,沒想到盧象升絲毫不領情,堅持即可出兵南下。
“長庚,有些事過的去天下悠悠眾口,可過不去自己午夜夢回,如果不出兵,他日南下我們有何面目去見江淮百姓。”盧象升語重心長的向趙長庚解釋道。
“好吧,我即刻回去安排。”趙長庚長嘆一聲後答應道。
不過此時此刻,趙長庚心中的那點怨氣也早已消失不見,反而心中對盧象升又多了幾分敬重。
也許正是盧象升的這種“不合時宜”,才讓趙長庚心甘情願的跟在他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