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0章
洪武大帝瞪了朱雄英一眼說道:“臭小子,皮有痒痒了。”
朱雄英咧嘴一笑說道:“嘿嘿,我就是說說而已嘛。”
經過三人的商議以後,決定過了元宵節以後,就讓齊王朱榑和譚王朱杞去往高麗。
兩人封地的分界線就是朱雄英所建議的三八線,駐守的將軍為馬關和許司馬,至於王府的屬官配置問題,會從國子監調撥一部分,另外就是從高麗徵召一部分。
另外就是為了徹底的治理高麗,依舊會從大明境內挑選一些讀書人去往高麗傳授中原文化,所有的程序與治理倭國是一樣的,採取的是法家治國,儒家治民。
洪武大帝不解地問道:“為何要採取法家治國,儒家治民的政策呢。”
朱雄英說道:“古往今來法家和儒家在治國的思想上,形成了一個特別重要的互補,貫徹了整個中華文明的歷史,叫做外儒內法。”
“秦始皇當年兼并六國靠的是法家的思想,但是秦國嚴刑峻法又導致了秦末農民大起義,讓大秦帝國轟然倒塌,連帶着法家也受後人批判,甚至後來的歷代王朝,再也沒有人敢宣城自己靠法家立國,但是法家的思想並沒有消失,它一直是中原朝廷治國思想的重要一環。”
“其實治國理政的思想基本有兩個,其一是合法性,如何讓百姓自願服從朝廷的統治。其二就是治理術,也就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治理國家。儒家的強項在與,可以解決這個王朝的合法性,但說道具體的治理術,法家的方法就更有效果了。”
“皇爺爺,爹,你們應該知道,儒家的中重心在於希望統治者施仁政,但法家的重心則是幫助君王樹立絕對的權威,實行富國強兵的霸道,法家的思想核心是什麼,歸結起來也就是八個字,君勢為體,法術為用。”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君王最大的敵人是誰呢,是百姓嗎?”
洪武大帝略一沉思說道:“咱覺得是朝廷那些勛貴。”
“皇爺爺您說的有道理,的確是貴族,西周時期講究什麼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也就是說貴族有特權,不收法令的限制,只需要遵守周禮的規矩,可這也就導致了一些貴族對於王位產生了想法,法家則打破了這個法則,不管是庶民或者是貴族,都必須要遵守國家的法令,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打破了貴族和平民百姓的等級界限。”
“也就是咱們日常說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道理。”
朱雄英的話落下以後,朱標問道:“那依着你的意思,法家是如何治理貴族呢?”
“其實法家治理貴族的方法有兩個,其一就是拉攏百姓,具體來說就是鼓勵百姓耕戰,只要百姓勤懇耕田、拚命打仗,那麼朝廷就可以獎勵、提拔百姓,這樣百姓才更有積極性,為了君王的稱霸大業出力賣命。第二個辦法就是權謀,在操弄權利的技術上做大文章,韓非子就說了嘛,除了君王自己,沒有一個人是可以相信的,要將所有人都看做是自己潛在的敵人,把握好三條原則,深藏不露、獨自決斷和獨攬大權,這一點皇爺爺就做的很好。”
洪武大帝注視着朱雄英脫口說道:“朝廷的制度本應當就是儒家和法家摻和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霸道和王道雜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