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是皇子和公主的爵祿待遇大不相同。
公主確實有爵祿、還很高,但公主的爵祿不世襲。最多是公主去世後,皇帝額外開恩,她的兒子能夠減半享受她的爵祿,但孫子輩就肯定享受不到爵祿了。
所以公主出嫁,作為父親的皇帝,一般要給比親王皇子大婚更多的嫁妝,來作為對女兒的補償。
皇子就不一樣了,可能要封親王,最低限度也是郡王。
郡王雖然是遞減爵位,但只要不作死、不斷男丁,遞減到三等男、再除爵,就可以傳十五代了。
而親王中,如果有大功、或者皇帝特別寵愛,還可以世襲罔替,那理論上就是無窮代。
至於不世襲罔替而遞減,那也比郡王還多傳一代呢。
趙德昭很人性化,大明皇子幼年時,都由母親養育。六歲讀小學(五年制),十一歲讀初中(三年)。過了十四歲(高中兩年),都賜府另居,配有專門的屬官、侍衛、太監等。
這樣有利於培養他們獨立生活和處理政事的能力。
所以,他們實際上都有自己的一個小班底。這個小班底的人員,其榮華富貴都和皇子的地位息息相關。
上次,大明皇帝一次性封了四個外藩國王,一般皇子都沒在意,畢竟封地在二萬五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