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賢才為官,何須看出身?”彭城王李康反駁道。
“四大王,下官所言並非是出身之故,而是才學、品德,蕭校尉乃楚國功勛之臣,忠君體國,忠義的品德自是不用說,然才學欠缺,豈能入王府為屬?”御史遂解釋道。
李康還想反駁什麼,只見鄭皇後身側的平陽公主忽然開口說道:“陛下,如今邊境戰事停休,臣想蕭校尉應也不用如此着急趕回邊境的。”
皇帝側頭看了一眼平陽公主,“怎麼,六娘也看中了他,要拉入公主府么?”
皇帝的話,讓群臣再次議論了起來,“這個蕭懷玉出身低微,福氣倒是不淺。”
“可不是么,先前便有齊國來要人,在朝堂之上爭論不休,幾位公卿為了保她不惜與齊國開戰,就連平陽公主也闖入了朝堂,如今他立了功,陛下不但將武陵侯的弓賞賜給了他,就連幾個最有機會成為儲君的皇子也相互爭搶。”
“如此出身,這樣的運氣,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這位年輕校尉,因洪城一戰成名,能在一年之內由一個步卒,靠功勛踏入九品之列,我想這其中的艱辛,應該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名官員不滿眾人的嫉妒說道,“我可是聽聞,安州之戰,從荊楚去的整個新兵營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
“屍堆里爬出來的功勛與榮耀,諸位可要嘗一嘗?”他又問道眾人。
眾人聽後,皆嚇得默不作聲,不再言語,然另一側的官員則看着平陽公主,“平陽公主一向傲慢,尤其是對於男子,就連開國公侯家的郎君都入不了眼,如今卻為一個小小的校尉屢次進言陛下。”
“勛貴之子是靠家世,其能力參差不齊,但此人卻是憑藉自己,硬生生更改了命運,就連陛下都讚賞有加,能得平陽公主青睞,也不足為奇吧。”
“你們說,若是這個年輕人再立功勛拜為將軍,平陽公主又是否會擇為駙馬?”
“不能吧,雖有能力,但出身實在太差,平陽公主乃是嫡出公主,怎會下嫁這種人。”
“女兒並非這個意思。”平陽公主道,“只是感念蕭校尉陪同狩獵,想替蕭校尉求個恩典。”
皇帝看着女兒,“恩典?”
“軍中有所規定,將士不得擅離職守,蕭校尉參軍入伍,背井離鄉已近一年之久,如今各國停戰,邊境安寧,我想蕭校尉一定思鄉心切。”平陽公主說道。
平陽公主所討要的恩典便是讓蕭懷玉回鄉探親,這一點就連彭城王都感到驚訝,並羞愧了起來,僚屬之事,便不好意思再提了。
儘管蕭懷玉知道這是平陽公主為了拉攏自己所做的舉動,但不能否認的是,在心思細膩之上,平陽公主做得要更為周到。
皇帝聽後大笑了起來,“原來如此。”
中侍中賈舟聽後卻臉色大變,他湊上前小聲提醒道:“陛下,小人聽曹太尉說,蕭校尉是雲夢人士,去年秋,雲夢突發大水…”
因賈舟的提醒,皇帝也漸漸僵下了臉色,原本平陽公主的話,替自己解了應付彭城王之圍,然而他卻差點忘了去年秋天的水災。
“平陽公主許是不知道蕭校尉乃雲夢人。”賈舟又道。
“他的親族可尚在?”皇帝小聲問道。
賈舟搖頭,朝中達官顯貴無數,又有誰會在意一個小將的親族呢,如今立了功勛尚無人在意,何況從前默默無聞之時。
“去派人查一下。”皇帝吩咐道。
“喏。”
“壯士思歸,卿是功勛之臣,朕豈能不應允呢。”皇帝開口道,“然也不急在這一時,御史說得有道理,蕭卿的勇武可以為將,齊楚燕停戰,而燕齊不日將派出使臣重議和談之事,卿暫且留在楚京,讓齊燕看看,我楚國新鮮血液的驍勇,朕記得,章華宮尚缺護衛。”
“蕭卿。”皇帝喊道。
“臣在。”蕭懷玉從陳文泰身後走出。
“可願往?”皇帝問道。
皇帝的安置,正中平陽公主下懷,蕭懷玉聽着熟悉的名字,並沒有理解皇帝的安排,於是抬頭問道:“臣沒有聽懂。”
這種一問三不知,沒有心眼的武將,皇帝便更加放心了,不但沒有惱怒,還耐心解釋道:“章華宮是平陽公主所居,你在京這段時日,便調往章華宮護衛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