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南陽王友
&ash;&ash;南陽王府&ash;&ash;
“邊軍營校尉郭鴻麟,拜見南陽王。”昨日郭鴻麟領職後欲登門拜訪,李隆卻不在府中,於是今日特意換了一身得體的衣袍再次登門,並向南陽王李隆行了一個大禮。
由於郭鴻麟是軍戶出身,而李隆本意也只是想要拉攏被皇帝看重的蕭懷玉,所以眼裡對郭鴻麟這個臨時的選擇便有些輕視,“聽竟陵王說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不敢。”郭鴻麟謙虛的回道,“下官出身低微,只是幼好讀書,喜鬼谷之道。”
“鬼谷之道?”李隆盯着郭鴻麟,好奇道:“郭校尉作為一個武人,難道還有謀士之能。”
“王若需要,下官願為王出謀劃策。”郭鴻麟回道。
對於郭鴻麟的話,李隆以為是大話便大笑了起來,並不相信,“那你說說,眼下的局勢,與寡人心中所想。”
“不知大王想問的局勢,是內還是外?”郭鴻麟反問。
“自然是與寡人有關。”李隆道。
“眼下齊楚燕三國戰事剛停,彭城王有平齊收復之功,此役過後,其威望民心,諸王無人能出其右。”郭鴻麟道。
“這不是廢話嗎。”李隆挑眉,並顯得有些不耐煩。
“然佼佼者易濁,嶢嶢者易折,《運命論》有曰: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覆車繼軌。”郭鴻麟又道,“歷來君王無不忌憚功高者,於皇家而言,君臣父子,君臣在前,父子在後,沒有哪個帝王是不猜忌的。”
“諸王當中,以大王與竟陵王最為得寵。”郭鴻麟繼續說道,“彭城王雖得民心卻不得帝寵,對於立儲的決策,最終仍是掌握在君王手中。”
“彭城王之功,只會成為君主的忌憚,無功與受寵,這是大王最大的優勢。”
聽着郭鴻頭頭是道的闡述,李隆逐漸來了興趣,並開始對他有所改觀,繼而問道:“那寡人心中所想呢?”
“大王仁孝,心中所想,自是輔佐君王以安天下,替君上分憂,建楚之千秋功業。”郭鴻麟拱手回道。
李隆的野心昭然若揭,而郭鴻麟的回答,卻讓他十分滿意與高興,“怪不得連六郎都讚歎你的學識。”
“大王眼下所防備的,是彭城王,然而陛下的成年皇子不止有彭城王,湘東王與竟陵王同樣是陛下之子,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故而王在前行之時,不能只看前路,而忽略了左右。”郭鴻麟又提醒道。
“你說無功是寡人最大的優勢,可是朝中那些大臣與楚京的百姓都擁戴彭城王,陛下耳根子軟,最是聽三公元老的話,一個平庸的皇子,又怎能入得了眼呢。”李隆擔憂道。
“大王一直在想如何競爭,明知此路無為,為何不另闢蹊徑呢?”郭鴻麟問道。
“另闢蹊徑?”李隆不解。
郭鴻麟便進前一步,壓低聲音道:“王有爭心,卻不夠狠心,在生死博弈之中,不夠狠,是最致命的缺陷,也是失敗之因。”
“此話怎講?”李隆看着他問道。
“既然爭搶不過,那便除之。”郭鴻麟回道。
李隆為之大驚,“這是祖宗的忌諱,殘害手足,如果陛下知道了…”
“陛下為何會知道?”郭鴻麟打斷了李隆的話。
李隆呆住,他深知父親雖不喜歡彭城王,但更討厭自己的兒子們為了爭位而手足相殘,因為楚皇便是踩踏着手足的屍體一步步登上皇位的,如果他一但這般做了,那麼猜忌之心,必然會遷移到自己身上。
“儲君未立,諸王皆有野心,有這般想法的,不止是王。”郭鴻又道。
“你是說嫁禍?”李隆終於聽明白道。
“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郭鴻麟道,“王若想要成就一番功業,光靠狠,也是無法長久的,王的目光不應該只局限在楚國。”
“何意?”李隆問道。
“齊楚燕三國鼎立,天下未定,如今雖戰停,但終有再戰之日,王有陛下之寵,王之母族也是士族之家,朝中多上品,然卻無法觸及軍事,在亂世當中,只有掌握了軍權,才能立足,”郭鴻麟解釋道。
“彭城王已經踏入了軍營。”李隆皺起眉頭,“況且還有陳文泰輔佐,就算我想除了他,也要有這個能力與本事才行。”
“下官先前說過,除去彭城王,不必王親自。”郭鴻麟道。
“誰敢呢?”李隆又問,“李符?還是李宣,還是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