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六大部族,兵力,實力,皆不一樣,所以在戰爭中所做出的貢獻也就不一樣,然而無論是強勁還是薄弱,都不想空手而歸,但大部族的貪心,是無限的,他們只想要這些附庸出力、賣命,卻不願分一杯羹,沒有好處,或者是好處不夠彌補損失,那麼誰還會盡心儘力呢,所以外臣才會有此策,只要瓦解他們的凝聚力,那麼六胡的合圍,便會不攻自破。”

剛開始,帳內還有小聲議論,但等蕭懷玉繼續往下說時,帳內便越發的安靜,各國的將軍包括燕君慕容恆都在認真聽着,他們似乎開始認可蕭懷玉所提計策。

隨後蕭懷玉又將割地求和的計策的流程詳細的敘述了一遍,“將要割讓的城池化歸六份,分別給六胡,以此讓他們退兵,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所以這六份,便都要給柔然,但是要讓六胡都知道,燕國給各大部族,都備了禮,這樣他們便會覺得,柔然想要獨吞土地,如此一來,六胡的聯盟就會土崩瓦解,各部得不到等價的利益,自然不會願意再未柔然賣命,待到人心渙散,屆時我們再出兵,便可一舉收復失地,將六胡趕出九州。”

計策全盤托出,眾將皆驚,他們不曾想到,這個還未及冠的少年,竟然想能如此熟悉六胡的局勢,並做出這樣詳細與縝密的計劃。

“你?”燕君慕容恆大為驚嘆的看着蕭懷玉,“寡人曾聽聞過你的事迹,不過十七八歲的年紀,從軍也不過三載,為何如此熟悉六胡?”

“熟悉六胡的,並非是外臣。”蕭懷玉解釋道,“此次外臣帶來的兵馬中,有一支原是巴陵侯的麾下,因而熟悉六胡的,是巴陵侯。”

聽到巴陵侯,在場的將士無人不知,雖為勁敵,但燕君慕容恆還是表達出了惋惜,“巴陵侯,乃真英雄也,然天妒英才,實在可惜。”

“小將軍所言,的確是個好計策,然用城池誆騙,豈非君子所為?”有耿直的燕國將領忽然開口道。

“上善伐謀,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正所謂兵不厭詐,謀略只有勝負,沒有險惡之分,只要能夠贏得勝利,即為上上策。”蕭懷玉回道,“家國不保,何談君子,試問諸公,難道寧做跪着的君子,也不願成為站着的小人嗎。”

“哈哈哈!”慕容恆聽後哈哈大笑了起來,“說得好,兵不厭詐,戰場上只有勝利者和失敗者,哪有什麼君子小人之分。”

慕容恆的眼裡透露着對蕭懷玉的欣賞,然而一側的燕國國師卻是一臉隱憂,“君上,和談需派出使者,既然這個計策是蕭將軍所想出來的,那麼使者的人選,無疑是蕭將軍最為穩妥。”

臨沂公主似看出了國師的不懷好意,蕭懷玉作為提議者不好拒絕,她遂開口解圍道,“六胡合盟南下,攻打的是燕國,蕭將軍作為楚將,代替燕國出使,這恐怕,會引起柔然的懷疑,畢竟雲州之戰,蕭將軍一馬當先,還親手斬殺了柔然可汗的親弟弟,又怎可能瞞得過柔然人呢。”

“先不論使者的人選,而是柔然鐵了心想要九州的疆土,會答應和談嗎?”慕容恆雖對蕭懷玉十分欣賞,但同時也擔憂着可能面臨的問題,“再者,赦侖的弟弟死在了我們手中,恐其在此事上大做文章,不利和談。”

“六胡陷於燕國已有數月之久,兵將早已疲憊不堪,草原的春天就要來了,但是牧場上只剩下了女人和孩子,所以他們不會戀戰太久,尤其是小的部族。”蕭懷玉解釋道。“至於郁久閭&ddot;孛爾敦的死,君上大可不必擔心,他雖然是柔然可汗的親弟弟,卻也是汗位的爭奪者,而外臣所給出的條件,是他們繼續征戰,用傷亡作為代價,恐怕也拿不下的,因而,我們並非是求和,而是談判。”

聽到此,慕容恆的顧慮逐漸打消,而先前的質疑聲也慢慢散去,“好。”

“寡人便聽你一言。”最終慕容恆採納了蕭懷玉的計策,“來人。”

“君上,為示誠意,使臣的身份,一定要足夠,並且有一定的魄力。”蕭懷玉又說道,“如此,六胡才會確信。”

“君上,臣願往柔然軍營。”高都公主慕容嵐走上前自請道。

“公主貴為君王之女,怎可為使。”幾個將領擔憂慕容嵐的安危,遂連忙勸阻道。

“正因為我是王女,所以只有我去,柔然才會相信燕國的誠意。”慕容嵐向眾人道。

如今的燕國,除了燕君慕容恆外,高都公主慕容嵐也成功獲得了軍中將士的忠心。

慕容恆也不願意長女如此冒險,畢竟自己有傷在身,而可託付與信任之人太少,朝中還有幾大權臣,太子尚且年輕,一但長女出現意外,恐太子無法震懾住朝中那些老臣,大權旁落。

“高都…”慕容恆看着長女。

“君上,臣相信蕭將軍的計劃。”慕容嵐側頭看向蕭懷玉。

第216章 和談

太康四年十二月下旬,燕國與六胡提出和談,並派出高都公主慕容嵐出使。

歲除當日,齊楚兩國都在為年節而張燈結綵,唯有燕國仍處戰火之中。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