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我是她的舅舅,她的所有密謀我都知道,她的野心,絕不只是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其讓一個外姓臣子得了便宜,阿姊不如幫幫自己的侄兒,幫幫鄭家。”鄭珩似哀求的看着姐姐,“大郎已到了婚配的年紀…”

“夠了!”鄭太後打斷道,“平陽的事,我向來不干涉。”

“可是長公主總歸是要婚配的,難道就這樣和一個外男不清不楚嗎?外面的流言都傳開了。”鄭珩又道,“阿姊就當幫個忙,替我那不爭氣的兒子引薦入宮,成與不成,聽天由命。”

鄭太後思考了片刻,朝野對於平陽公主的非議,她是知道的,“過幾天就是中秋,你讓煦兒隨你一同入宮赴宴吧。”

“喏。”鄭珩頓時大喜,連忙應道。

※ ※ ※ ※ ※ ※ ※ ※ ---

&ash;&ash;承明殿&ash;&ash;

文武百官卷班離去,平陽公主也將襁褓中的幼主交給了照看他的傅母。

偌大的承明殿內只剩下了君臣二人,平陽公主以君王之姿端坐朝堂,蕭懷玉身穿公卿朝服,腰間配以赤綬,手持赤圭,昂首挺胸立於殿陛之下。

二人相視良久,最終由蕭懷玉先行打破了寧靜,持笏弓腰道:“公主…”

“吾知道你想說什麼。”平陽公主從御座上起身,緩緩走下殿階,“論治國理政,我的經驗,不少這朝堂上的任何一個人。”

“對於功勞,例行賞賜,而過失,同樣也會有懲治,無論是誰。”

“如果連賞罰分明都做不到,之後還有誰願意效忠於我呢。”

“至於他們的言論,你以為他們言論的是你?”平陽公主搖了搖頭,“不,他們實際上非議的是我,是你我。”

“若此詔出自先帝之手,你覺得群臣,還會有如此言論嗎。”

蕭懷玉好似被點醒,因為與平陽公主過於密切的關係,那些眼紅的大臣們便忘記了她的功績。

“你不必在意他人的言論。”平陽公主又道,“他們也就只敢在背地裡竊竊私語罷了。”

隨後從袖口中拿出了一封密報,“燕國密報,燕君慕容昱囚禁了高都公主。”

作者有話說:

劍履上殿這個殊榮最早出自西漢的蕭何(可以配劍穿鞋上朝)

《史記&ddot;蕭相國世家》:“於是乃令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第331章 中秋夜宴

太康七年,八月十五,中秋,平陽公主以慶賀新君登基,大宴群臣。

中秋之夜,又召宗室、外戚於長樂宮設家宴。

&ash;&ash;長秋宮&ash;&ash;

“皇太後殿下,鄭小郎君到了。”宮中大宴時,大長秋成良軌便將鄭珩之子鄭煦帶進了內廷長秋宮。

鄭煦時年十七,雖為鄭珩第三子,然長子與次子相繼夭折,遂成為了獨子,先帝時為防權重,便一直未讓其入仕,也鮮為人知。

如今平陽公主掌權,鄭珩便想讓鄭煦入朝,鄭煦體胖,不喜弓馬而擅詩文,而楚國的中樞機要,多為文官執掌,遂想讓鄭煦從文。

“姑母。”鄭煦踏入殿內。

鄭太後打量着侄子,心中不勝歡喜,“幾年不見,煦兒都長這麼高了。”

“姑母,煦兒已經年滿十七了。”鄭煦說道,隨後將父親交代給自己的賀禮奉上,“中秋迎寒,神祗賜福,祝姑母且喜且樂,且以永日。”

鄭煦的一番討好,讓鄭太後喜笑顏開,“鄭家子嗣凋零,好在有了你,宮中乏悶,看到你,就像看到了你父親少時,不過三郎可比你那父親懂事,也沉穩許多。”

“姑母若是不嫌煩,三郎可以常來探望。”鄭煦看出了鄭太後心裡的孤寂,於是說道。

“好好好。”鄭太後笑道。

“母親何事如此開心?”平陽公主聽見殿內的笑聲,便走入內問道,與之一起的還有皇太妃張氏。

“皇太後。”張氏向鄭太後行禮道。

平陽公主走到母親身側,發現殿內竟還有個陌生男子,“母親。”

鄭太後遂拉着女兒解釋道,“這是你舅舅的三子,鄭煦,你見過的。”

鄭煦看到多年未見的平陽公主,神色平靜,然至皇太妃張氏時,那驚鴻一瞥,連雙眼都瞪直了,直到姑母鄭太後的提醒,“見過皇太妃,長公主。”

平陽公主打量了一眼突然出現在內廷的鄭煦,“三郎嗎,記得還在襁褓之時,我就曾抱過,已有六七年不曾見過了吧,都長這麼大了,母親不說,我都要認不出來了。”

鄭煦摸了摸腦袋,“煦倒是一眼便認出了阿姊,多年不見,阿姊瑰姿,更勝從前。”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