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夠了!”慕容昱不耐煩的打斷道,“你們將他說得如此傳奇,寡人偏不信,他能用十萬人馬破我數道關隘。”

“君上!”幾個大臣滿眼恐慌。

“休要再多言,動搖軍心。”慕容昱一意孤行道,“寡人倒要看看,是燕國先破楚都,還是楚軍先入關中。”

※ ※ ※ ※ ※ --

太康七年九月,暮秋,燕國十五萬大軍全力攻楚,楚國邊將蘇定成以三萬北境軍苦守半月。

兵力懸殊下,北境三座邊城失守,不得已退守襄陽郡。

楚燕自立國以來紛爭不斷,襄陽一直是兩國必爭的軍事重地,因為薛簡的出現,襄陽郡最終落到了楚國手中,自此,楚國在與燕的對峙中獲得了絕對的優勢。

而今齊國被滅,襄陽郡便更加成為了楚國防禦燕國南下的重要門戶。

楚國朝廷對於襄陽一直十分重視,面對燕國的孤注一擲,平陽公主很快便做出了應對。

是月中旬,楚國朝廷命大將軍鄭珩率兩萬西北邊軍增援襄陽,又抽調兩萬中央禁軍。

“蘇定成丟了城池,退守襄陽,公主竟還讓他做主帥?”對於平陽公主安排的增援,鄭珩並無意見,然而卻不滿自己出兵後,身為大將軍,卻要屈居蘇定成之下,聽其差遣,“那蘇定成出身卑賤,公主這樣安排,我今後還如何帶兵。”

“什麼出身!”平陽公主冷下臉,並直言道:“在生死存亡前,出身一文不值,我看的是功績,是能力,你有這個能力嗎?”

“你想做主帥也不是不可以,兩萬對十五萬。”平陽公主又補充道,“輸了,我必會拿你人頭祭天。”

鄭珩頓時呆住,這樣的風險,顯然是他不敢承擔的。

“你沒有這個魄力。”平陽公主看出了他的心思,“但是蘇定成卻向吾立了軍令狀。”她將蘇定成用鮮血寫的絹書置於桌前。

“因為你的出身,擁有太多,所以你會有所顧慮,國家為何會衰微,就是因為士族的貪念,你們壟斷了朝堂,不看能力,不看品性,只看出身。”

“你已經位極人臣,卻還想要更多,那麼你最終想要的,又是什麼呢?”平陽公主又道,“你比我更清楚,也更了解你自己。”

“你為何能身居此位,你心裡很明白,我雖不是母親所生,但我自幼是母親撫養長大的。”平陽公主看向鄭珩,“舅舅,我也是鄭家的女兒,我從未忘記鄭氏對於我的養育之恩。”

“鄭氏一族作為外戚,已為當朝最顯耀,我以公主的身份執掌朝政,本就引起了不少非議,月滿盈虧的道理,我想舅舅不會不懂。”

“同時,我能走到今天,倚仗的是什麼,我很清楚,這種時候,我怎麼可能自折羽翼。”平陽公主又道,“收起那些心思,從前的事,我可以既往不咎。”

聽到平陽公主的一番話,鄭珩有些無地自容的低下了頭,“臣慚愧。”遂接受了平陽公主的安排。

但對於自己這位舅舅,平陽公主卻並沒有完全的信任。

“襄陽郡關乎着楚國的生死存亡,絕不能出半點差錯。”平陽公主倚着憑几,臉色陰沉道。

“公主是想?”候在一旁的宦官弓腰小聲道。

“讓郭鴻麟跟着一併去吧,倘若鄭珩不願聽從蘇將軍的差遣,便除去他。”平陽公主的眼神忽然變得兇狠。

“喏。”宦官離去前,又小心翼翼的看了平陽公主一眼,“公主,若是大將軍真的做出了那種事,皇太後殿下哪兒…”他的眼裡充滿了顧慮,“畢竟大將軍是皇太後殿下的嫡親弟弟。”

平陽公主看着手中展開的竹書,旋即抬眼,“他是皇太後的親弟弟,皇太後不會不管的。”

如平陽公主所說,一向了解自己女兒的鄭太後在弟弟鄭珩臨行前親自傳見了他。

鄭太後與鄭珩乃是一母同胞的嫡親手足,作為姐姐,她並不希望鄭家日後走向平陽公主的對立。

於是便苦口婆心的勸說著弟弟鄭珩。

“不是我不願意相信長公主,而是長公主不信任我,再者,三郎的事。”鄭珩皺着眉頭,看着姐姐道,“阿姊讓我如何相信。”

“三郎為什麼會被送到武安侯的麾下,難道不是因為你?”

“三郎的事,我這個做姑母的也有過錯,我不該幫你生那樣的心思,她是我的女兒,我怎能不知道她呢。”身為鄭氏之女,鄭太後亦有為家族的私心,但通過鄭煦一事後,她便徹底明白了。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