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他雙手撐着帶血的劍柄坐在王座之上,臉上與手上也都沾滿了鮮血,臉色變得陰沉至極。

殿外漫天飛舞的雪花,積雪覆蓋住了北國的疆土,讓天地同為一色,聖潔而光明,然殿中卻是滾熱的鮮血在流淌,那般紅艷,那般刺目。

宗室與外戚以及朝廷重臣看到這一幕,無不驚駭,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更是帶頭踏入殿中指責,他們的君王,瘋了。

然而接下來殿外出現的禁軍,卻讓他們不敢再多言。

禁軍圍住了大殿,圍住了群臣,彷彿下一刻,他們也要變成地上這些臣子,成為屍體一同躺下。

燕國的冬天異常寒冷,就如這些臣子們的心,早已被風雪凍僵。

“增兵襄陽!”王座之上,慕容昱說出了四個字,其語氣之冷,不容反駁。

“拿不下襄陽,你們就同我,去陪先君吧。”

※ ※ ※ ※ ※ ※ ※ ※ -

太康七年十二月,燕國將關中防守的全部兵力調往燕南攻奪襄陽。

而楚國奪取河東後,繼續向河西進軍,然因黃河湍急,遂屯兵於河畔休整。

&ash;&ash;黃河&ash;&ash;

隨着深冬的到來,北方的天氣越來越嚴寒,帳內用鐵盆燒着篝火。

蕭懷玉坐在火盆前,端詳着手中用玉石製成的明月璫,在火焰的照耀下,流溢着明月一般的光彩。

“元帥,帳外下雪了。”

蕭懷玉將其揣回懷中,起身走出營帳,漫天的雪花在空中飛舞,還有幾片飄到了她的頭頂,這並不是河東的第一場雪,但卻比之前的任何一場都要盛大。

飛雪很快就沒過了腳下的黃泥,氣溫驟降,裸露在外的肌膚從刺痛逐漸失去感知,就連呼吸時,都能看到極重的霧氣。

“不能斷了篝火。”蕭懷玉帶着親衛來到軍中巡營,“尤其是晚上。”

“喏。”

將士們圍坐在篝火前取暖,他們跟隨主帥遠征至此,已有數日不曾歸國。

先秦的民歌《邶風&ddot;擊鼓》在軍營中響起。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歌曲唱出了這些遠征將士們對家的思念,同時也激勵着取勝的決心,他們都明白,只有打贏了這場戰爭,天下才會安寧,他們才能得以歸家與親人團聚。

“我爺說,我們家祖上原先是雍州華陰的,因為戰亂和胡人南下,為了活命,不得已南遷,因此我爺最大的心愿便是回到北方。”華陰位在潼關之內的關中。

“雍州?”

“過了這河,往南,就是雍州地界吧。”士兵們望向軍營西側的黃河。

“這可是大河,哪有那麼容易呢,否則也不會屯兵在此。”

“河東有山險,不也過來了,不過一條河而已,咱們元帥一定有法子。”

“等咱們拿下河西,不就可以帶着你阿爺和一家人回到華陰。”

士卒搖了搖頭,“家裡人早就死光了,我爺到死,也沒能回到他心心念念的祖地。”

一同坐在火堆前的戰友紛紛陷入了沉默,他們之中也有不少與他一樣的,或因戰爭,或因飢荒,又或是天災與人禍,再也無法與親人團聚。

“我原是齊人,朝廷發動戰爭,橫徵暴斂,因為不願從軍,他們打死了我尚在病榻中的阿爺,擄走了我的阿娘與妹妹,以此要挾,可是齊楚戰爭結束後,我才知道阿娘與妹妹已經被他們…”

“元帥。”

“元帥。”

就在士卒們因悲涼的歌曲而傷感時,遠征軍的主帥來到了大營中。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