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謝氏深吸了一口氣,這些時日她住在坊間,聽到了不少議論與謾罵聲,但正是這種非議,讓她立誓要在本科當中一舉奪魁,旋即踏入號房。

一個三面圍牆的方寸之地,即將走出新朝第一位名垂青史的女宰。

隨着貢院內的銅鐘響起,禁軍將一個上了鎖的匣子護送至貢院封存,而後關閉了貢院所有入口,並落鎖,而貢院外也由重重禁衛鎮守。

屋舍內,兩名相對而立的主考官相互作揖,“請。”隨後從身側宮中派來的女官手中接過鑰匙,將銅匣打開,取出試題。

自開設科舉以來,相較於詩賦與經義,朝廷最重視的便是策論。

趙硯書看着時務策五道考題,幾乎都與民生有關,而未涉及任何新政,便猜到皇帝是想讓一眾應試的女子公平競爭,以堵他們的口舌,“將其謄錄,分發下去吧。”

“喏。”

貢院內有考官數十人,抄手若干,將試題謄錄後,隨着開考的鐘聲響起,考官將試題一一分發。

咚!&ash;&ash;

貢院內的銅鐘再次響起,主考官點燃計時的篆香。

“開試!”

第358章 英雄末路當磨折(六)

十日後

天授四年,省試揭榜,於禮部貢院大門張榜,因採用謄錄糊名之法,因而審卷的考官無法通過字跡來判斷,極大的保證了錄取的公正。

張榜當日,貢院門口擠滿了考生,經過完善後的科舉考試共分三級,但決定能否入仕的,仍然是省試,一但通過了省試,也就代表了中舉,而殿試只不過是將通過省試的過省舉人重新排名,分等,而後授官。

因此考生們尤為緊張與在意省試結果,晨鐘剛剛敲響,夜禁剛剛解除,貢院門口便已是圍得水泄不通。

參尚書省禮部試的鄉貢生有二千餘人,但最後中試者僅二百一十一人。

考生們擁擠在榜前,比對着名單尋找着自己的名字,有人開懷大笑,喜極而泣,“我中了!”

“我中了進士!”

但也有黜落者痛哭流涕,不願接受落榜的結果而捶胸頓足。

而在這張中試的榜單中,女貢士便佔了三十餘人,而應試的女子,總共才只有七十一人,這個結果出乎了上位者的意料。

且此榜省魁,省試第一人,也是女子。

天授五年,癸巳,中書侍郎趙硯書榜禮部省試第一人&ash;&ash;陳州淮陽謝知蘊。

“娘子,您中了省試第一。”家奴從人群中擠了出來,將擠落的帽子重新戴上。

“省試第一是不是就是省元。”婢女瞪大了眼睛,看着謝氏無比高興道,“奴聽說中了省試就能做官。”

謝氏長舒了一口氣,懸着的心也終於得以放下,比起高中的激動,更多的是苦盡甘來的揚眉吐氣。

而那些原先在貢院內譏諷過她的貢士,得知她的名諱,此刻也都驚得紛紛避開,再不敢招惹。

能在省試中奪取第一,之後的殿試名次便也不會差,而名次靠前者,有極大的幾率能得到天子的賞識與器重。

“接下來,還有殿試。”謝氏將目光看向了位於長安城正北方向的皇城,國家的最高權力中心。

※ ※ ※ ※ ※ ※ ※ ※ -

天授五年三月,武安侯蕭懷玉徹底平定了齊地的叛亂,於當月返回長安。

&ash;&ash;宮城&ash;&ash;

是年三月下旬,朝廷於長安大興宮內舉行殿試,皇帝前往崇政殿親策進士。

隨着鐘鼓樓上的鐘聲敲響,“開試!”決定考生等次與前程的殿試正式開始。

身着襴衫的士子紛紛坐下,他們望着考題陷入了沉思,幾乎不敢輕易落筆,進士科三等名次,直接影響到仕途的進展,能過禮部省試的舉人,無不是人中龍鳳,因而即便經義與時務策五道全通,也難以爭得一甲。

所以不光要通試,更要讓這份答卷讓閱卷官乃至天子滿意。

考試從白晝一直到黑夜,殿內光照不夠,皇帝便命內侍省賜下蠟燭。

是夜,李瑾站在崇政殿的城樓上,看着城樓下燈火通明的殿堂,那道光亮,在漆黑的夜晚中格外耀眼。

暮春的晚風穿過殿堂,裡面培養着帝國最新鮮的血液,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到來。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